最近很多高校都发布高校专项、强基计划以及综合评价的招生章程,然而对于这些招生政策,不少家长都有诸多疑惑,比如:“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究竟怎么选?有什么区别?可以同时报吗?如何录取?
为什么建议报考?
多一次升学的机会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都属于高校特殊招生方式,和高考统招并不冲突。
即使没有通过综合评价、强基计划、高校专项的考试,依然可以按照高考分数参加普通批次的填报。这也就意味着,会比其他考生多一次被名校录取的机会。
有一定升学优惠
综合评价与强基计划是以综合成绩高低进行录取的,综合成绩构成包含高考成绩、校考成绩等,更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特长,有机会低分进名校(强基录取普遍比统招分低5-35分,综评则更多5-80分不等),高校/地方专项计划部分高校可以直降一本线(特控线)录取。
招生院校层次较高
强基计划的39所试点院校皆是985高校;
综合评价也包含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高校以及众多省属重点院校。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的95所院校中,“985”、“211”院校占了92所。
强基计划、高校专项、综合评价不同点
01招生对象
✅ 强基计划
招生重点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对考生的成绩要求相对较高,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不低于85%。
✅ 综合评价
主要着力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学生。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较严,考核内容包含学生的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思想品德等内容。
✅ 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02 限制条件
✅ 强基计划
需要考生有优异的高考成绩或通过奖项破格入围。
✅ 综合评价
部分院校对考生的平时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有严格的要求,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有机会通过初审。但对于奖项没有严格控制。
✅ 高校专项计划
对学生学籍和户籍有严格限制,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不能报名。
03 招生范围
✅ 强基计划
分院校针对全国或部分省份招生。
✅ 综合评价
部分高校针对全国或多个省市进行招生,但大部分院校仅针对本省招生。
✅ 高校专项计划
实施区域内符合户籍和学籍条件的成绩优秀的农村地区考生。
04 招生专业
✅ 强基计划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 综合评价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并不开放所有本科专业,每年开放专业也不尽相同。部分院校在综合评价开放的专业,并不在高考统招中开放,比如北外小语种专业。另外,还有一些新型大学、中外合办校只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如南方科技大学。具体可以查看高校招生简章。
✅ 高校专项计划
招生专业有高校进行选择开放,考生在限制范围内进行选择。部分高校要求考生必须服从专业调剂。
常见问题汇总
>>>>
强基、综评、高校专项可以同时报名吗?
可以,虽然有所差异,但是三者之间并不冲突,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同时报考。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入选多所高校招生途径时,需要充分考虑高校校测时间和录取顺序安排,做好优先选择!
>>>>
是否有限报?
强基计划限报一所高校;
综合评价无限报,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提高初审通过率。但一般高水平院校的综合评价校测集中在高考后第一周进行,大多数高校时间冲突,校测阶段要做取舍。
高校专项计划各校要求不一,部分高校限报1所,部分高校无限报,大部分高校限报3-5所。
>>>>
哪个先录取?
往年录取顺序:强基计划→提前批(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计划等特殊招生)→高考普通批,最终录取情况以各省通知要求为准。
>>>>
进入院校就读后可以转专业吗?
据各招生项目及院校要求有所不同。
强基计划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部分院校在研究生阶段可以选择本专业交叉学科就读。
综评和高校专项计划大部分院校支持转专业。每年院校开放报考的专业也会有所不同,考生报名前可以仔细研读高校招生简章,了解清楚。
>>>>
复读生能报吗?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复读生都可以报。
报名时与应届生一样。在提交成绩时,高一高二年级按照原高一高二成绩提交,高三成绩按复读期间成绩提交(部分院校在综评简章明确表明招高中应届生的,复读生不可报)。
>>>>
如何选择目标院校学校?
根据现阶段成绩定位、三者招生对象、招生专业及发展方向选择目标院校。
1、根据强基、综评、高校专项三者招生对象选择。
强基计划重点招收综合成绩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的考生,其中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国二以上奖项可以破格入围,拥有此类奖项且综合成绩不差的考生可重点关注强基,可免去入围阶段的竞争,非常有机会冲击顶尖高校;此外,各校强基校测笔试基本接近或等同于竞赛水平,拥有一定竞赛基础的考生报考强基在校测阶段非常占优势。
综合评价重点招收综合成绩优秀或拥有竞赛类奖项、思想政治类奖励的学生;拥有五大学科竞赛、科创类或文科类奖项,且成绩在一本线以上的考生可重点关注综合评价。
高校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地区考生招生,报名有严格户籍及学籍限制,但优惠幅度巨大,户籍符合要求的考生建议一定要关注报考。
2、根据现阶段成绩定位,择定目标院校层次。
三种特招方式虽同有降分录取的优惠,但优惠幅度各不相同。从近两年招录情况来看:
通过强基录取的考生分数比高考裸分录取的普遍低5-35分左右。
通过综评录取的分数比统招裸分基本低5-80分不等。
而对于高校专项计划,清华、北大等安排校测的学校,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可以获得特殊招生批次线上50-1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最高可降至一本线录取。大部分没有校测的学校,具体优惠幅度与当年报考情况相关。
3、根据招生专业及发展方向选择。
强基计划重点在基础学科招生,且“本硕博”连读,愿意投身于基础学科研究且有深造打算的考生建议报考强基,后续在培养、科研实践、奖学金方面都有一定倾斜。
综合评价及高校专项计划无特殊专业限制,一般招生专业均为本校优势专业,入校后编入普通班级,与统招批考生共同培养。考生如对专业有特殊要求或想要学习热门专业,可重点考虑综合评价及高校专项计划。
不论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还是高校专项计划,都是除普通高考外考生进入名校的难得机会,三者之间并不冲突,符合报考条件和校测时间的考生,尽可能兼报,也可以选择搭配择校,“冲稳保”为高考增加多重保险。
三大专项计划
01、什么是三大专项计划?
我国实施的三大专项计划分别是: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
根据教育部政策,出台三大专项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保证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优秀学子也能有机会上好大学。所以三大专项计划重点招收贫困、农村地区的学子。
02、三大专项计划的招生对象分别针对哪些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贵州高考由于改革,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志愿在本科普通批次,而高校专项计划的志愿在本科提前批B段。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省(区、市) 所属重点高校面向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面向全省71个县(市、区、特区)实施,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一下达,并在当年的《贵州省高考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
3. 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农村区域可按照《贵州省普通高考专项计划招生农村区域目录》确认;也可按2015年6月1日前,贵州省公安机关登记的农业户口为标准确认。
最大限度为考生负责!为家长负责!